(二十八)推动质量社会共治。
营收突破1500亿元,超100亿元的企业从1家到6家。中能建建筑集团承建的浙江湖州南浔180米大象酒店项目——立足自身谋发展,解难题、求突破。
这些客观的数字数据反映的是电建企业坚持高目标导向、突出价值创造的不懈追求。——大力推进创新驱动转型,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。山西电建围绕困扰企业多年的项目结算、债权清收等老大难问题针对性系统性施策,有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。湖南火电聚焦产业模式创新,大胆尝试,成功进军农业环保业务领域,助力乡村振兴,建成投产东安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心投建营一体化项目,并成功签订首批销售订单。近年来电建企业紧紧围绕创新、绿色、数智、融合核心发展理念,不断摆脱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,主动创新求变,开辟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,转型发展步履铿锵。
——大力推进数字智慧转型,全面增强数智化转型强大动能。在各企业的积极融入、努力争取下,电建及房建BIM中心、核电建造技术研究院、能源与建筑工程检测试验研究院、华东区域联采中心等一系列集团级平台相继在电建企业落地,这是电建企业观大势、识大局结下的硕果,也是电建企业不懈努力、主动作为的最好回馈。聚焦能源领域,您认为应该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?宋海良: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,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。
我们专注电化学储能大规模安全高效应用,研发攻克高安全、长寿命280Ah(安时,电池容量单位)储能专用电池方案,投资建设60GWh(吉瓦时,电功单位)产能生产线,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展电化学储能3S系统产品和集成技术研发。新型储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,存在调度利用水平偏低、安全性有待加强等问题。接下来,我们还要把产业上升到一定程度。NBD: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,围绕能源领域的数字化转型,您有哪些建议?宋海良:中国过去几年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,不仅在新能源汽车、光伏和风能方面走在前列,也在储能和绿色能源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。
3月27日,在‘创新、绿色、数智、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分论坛期间,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宋海良表示,以绿色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国际能源电力合作已成全球趋势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与此同时,电力系统存量调节资源面临巨大压力,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间,为满足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的迫切需求,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仍需保持快速增长。中国能建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,将四大转型作为生产力跃迁主要路径,全力打造新能源、新基建、新产业、新材料四大核心产业战略目标,增强核心功能、提高核心竞争力,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,铸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底座。重点围绕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、管理数字化、数据价值化这四个化,对产业、产品、管理、服务等进行全面升级。NBD:您刚才提到,发展新型储能还面临一定的挑战,对于推动新型储能降本增效、健康发展,您有哪些建议?宋海良:就我个人想法而言,首先,加强新型储能统一规划,要以系统需求为导向,因地制宜统筹做好新型储能与其他调节性支撑性资源的优化配置,按需发展多元化储能技术路线,优化应用场景、发展规模、布局及时序,同步建立常态化的评估机制和重大项目跟踪监测机制。
NBD: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新型储能。NBD: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引。其次,优化新型储能调度运行机制,进一步理顺调度管理、明确技术要求、加强政策保障,合理制定纳入统一调度的新型储能范围,结合新型储能不同类型和应用场景,科学确定调度界面和调度运行方式。我们率先开展重力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,积极推进建设张家口300MWh重力储能示范工程。
宋海良表示,博鳌亚洲论坛是促进互联互通、坚持开放包容的高层次对话平台,在凝聚智慧、促进合作、推进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,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博鳌方案。第四,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安全管理,建立电化学储能风险监测分析与管控机制,同时推动压缩空气储能、重力储能等机械储能工程应用,因地制宜选择新型储能技术路线,整体提升新型储能运营安全性。
目前,新型储能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如何?宋海良:近年来,我国新型储能迅猛发展,2023年新增装机超过2200万千瓦,年底累计装机规模超过3000万千瓦,同比增长260%。比如围绕数字平台建设打造数字电厂、数字电网、智慧城市、智慧工地、智慧装备等。
其次,新基建聚焦能源价值升级升维。聚焦能源领域,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?构建新型储能体系过程中,如何实现降本增效?能源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实践经验?带着这一系列问题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(以下简称NBD)记者在分论坛结束后对宋海良进行了专访。从具体措施来看,首先,新能源聚焦构建新型能源体系。每经专访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:建议加快出台适应新型储能发展的容量电价机制 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:2024-03-29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。我们推动传统能源电力产业升级,加快培育新型储能、氢能、装配式建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组建并壮大产业联盟,协同打造产业群共赢链能量场。另外,建议加大新型储能创新链与产业链整合力度,支持骨干国有企业通过产业联盟、产业链链长等形式开展先进技术、关键装备和核心材料研发攻关,推动新型储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对接。
在数字化转型方面,我们做的工作比较多。在规划研究方面,中国能建支撑国家能源局开展全国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研究,协助起草《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》等顶层政策文件,打造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,发挥资源统筹支撑作用。
我们加快打造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链,促进新材料全生命周期降碳、减污、扩绿,全方位支撑产业提质升级。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分享经验,共同推动绿色转型。
与此同时,2023年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约3亿千瓦,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。
在产业引领方面,我们超前布局规模化压缩空气储能技术,攻克了300MW(兆瓦)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产业瓶颈,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装备100%国产化,布局了一批创新示范项目在绿色的基础上谈发展,会让博鳌经验更有价值,而当绿色成为发展底色,每个人都会是参与者和获益者。绿色当然不仅仅是论坛上的畅想,各界嘉宾们还带来了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案例。采取大胆的低碳改革举措,建设更绿色低碳的产业链……论坛上,嘉宾们分享自己的绿色发展经验,交流对绿色未来的思考。
发展的目的是更舒适的生活,与会嘉宾们从6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到博鳌,正是为了交流探讨如何让人类的生活更舒适更美好。解决问题需要共同的价值理念做支撑,绿色发展正是嘉宾们共同的心声。
从海岸线到会场,入目尽是绿色。小到灯光照明、垃圾回收,大到电力搭建、景观设计,3月18日启动的博鳌近零碳示范区,让抽象的近零碳概念逐渐化作生动具体的绿色生活样板,东屿岛上随处可见的风、光、热能的妙用,让我们有机会解码未来的零碳世界。
光明日报:满眼葱茏东屿岛 来源: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:2024-03-28 屋顶铺满光伏板,路上尽是新能源汽车,会场和酒店客房使用水冷空调……随着一年一度博鳌时间的开启,亚洲的目光再度聚焦绿意盎然的东屿岛。解决当前人类发展的紧迫问题是博鳌论坛的意义所在。
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。这里的绿色,和美入心。这里的绿色,漫向未来。当嘉宾们走入博鳌镇浓浓的绿意之中,方才更深刻体会到绿色发展的奥义所在。
博鳌亚洲论坛理事、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哈曼·阿尔-法季一直在探索传统制造业的能源转型问题,在他看来,化工和能源作为制造业的双重驱动力,必须向更低碳的能源和产品转变。体验光伏能源咖啡机,喝完后废弃纸杯可以投入一旁的碳魔方中。
这里的绿色,扎根发展。扫码领取一枚绿色种子徽章,徽章不戴了还能放在水里长出太阳花……沉浸式零碳生活体验中,我们瞥见了未来生活的一隅。
细看东屿岛,绿色能源、绿色交通、绿色建筑,可谓满目绿意。今天的沉浸体验,就是明天创新的动力。